森林保育刻不容緩 文化大學森林永續研討會各方倡議

文化大學舉辦森林永續研討會,邀產官學研共創新局,吸引全台超過350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探討林業永續發展新方向。
(2025年10月17日,台北訊) 中國文化大學為促進我國林業學術與實務交流,於10月16日至17日在大新館舉辦「114年森林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2025 Forest Colloquiu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本研討會由中華林學會主辦、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協辦,並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指導,吸引全台超過350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探討林業永續發展新方向。
此次盛會邀請眾多產官學界貴賓蒞臨,包括中華林學會理事長、國立嘉義大學林翰謙校長,農業部林業暨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曾彥學所長,LEOTEK光林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金海濤總經理暨永續長,以及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袁孝維國際長等,共同見證森林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地球暖化的衝擊下,森林生態正面臨劇烈變化,各國紛紛推動新林業政策,以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中華林學會理事長林翰謙指出,社會大眾對生態保育與森林多樣性的重視日益提高,傳統林業經營觀念也逐步轉型,永續經營與環境教育成為核心議題。研討會期望透過學術論文發表與經驗交流,凝聚產官學研的智慧,為臺灣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與政策發展提供實質建言。
中國文化大學王淑音副校長表示,森林具有經濟、公共與社會三大效益,其經濟效益包括木材、特用林產物及農產物生產;公共效益涵蓋水資源涵養、減緩侵蝕與防災等功能;社會效益則蘊含文化與教育價值,如自然學習、藝術、宗教、森林遊憩與生態療癒。她指出,隨著全球人口增長與資源需求提升,森林的區域性與不可取代性日益凸顯,但由於有形產值較低,更顯其脆弱性。森林作為陸域最大的生態系,與人類生活與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提供無數環境財與服務,對國家永續發展具關鍵意義。
王副校長進一步提到,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永續林業、生態臺灣」為願景,致力於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需求,融合保育與防災理念,合理運用森林資源,為當代與後代創造民生福祉。未來林業經營應在兼顧自然生態與國土保安前提下,發展兼顧生產、生活與生態的多元經營模式,落實保育與環保理念,促進農村經濟與社會生態的平衡發展。
本次研討會共收到來自臺灣與大陸地區15所大學、6個機關及研究機構的168篇論文,分為五大主題進行交流。中國文化大學師生亦積極參與,共發表近十篇研究成果,涵蓋森林經營、自然保育、林產利用及環境教育等面向。透過參與發表,學生不僅累積研究經驗,更能與產業專家與公部門代表交流,了解林業永續的實際挑戰與未來趨勢,為未來進入職場奠定基礎。
文化大學環境規劃暨生物資源學院謝佳宏院長表示,感謝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對森林永續議題的重視與支持,也感謝中華林學會及各界專家學者對文化大學的信任與肯定。文化大學將秉持專業與服務精神,全力協助研討會圓滿進行,期盼以兩天的學術交流,匯聚眾智、共創成果,為臺灣森林資源永續經營開啟新篇章。
「114年森林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出席踴躍,顯見環保永續議題為各方所關注。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1962年由張其昀創建。本校以「質樸堅毅」為校訓, 經過創辦人、歷任董事長與歷任校長領導,及全體華岡人數十年耕耘,文大辦學已具規模。本校現有11個學院,包括文學院、國際暨外語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社會科學院、環境規劃暨生物資源學院、商學院、新聞暨傳播學院、藝術學院、教育學院、體育運動健康學院等學術領域,大學部55系組學位學程、碩士班35所組學位學程、博士班9所,科系多元、設備完備的綜合性大學;不僅可讓學生選擇專長研讀,更可為興趣廣博的青年學子,提供跨領域的學習機會。此外,本校於北、中、南都會區設有推廣教育部,為社會大眾終身學習的理想園地。是最吻合社會趨勢的綜合型大學。
官網 中國文化大學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官方臉書 (4) Facebook
官方IG 中國文化大學CCU(@pccu.tw)(1) Instagram
中國文化大學官方頻道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