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建立循環式的國際教育交流模式 共建「大手牽小手」優華語策略聯盟

(2025年10月28日,台北訊)

中國文化大學獲教育部「第五期補助大學校院推動臺灣優華語計畫」支持,持續推動國際華語教育與雙語教學向下扎根。為串聯高中與大學資源,建立跨校合作典範,文化大學於10月16日舉行「臺灣優華語策略聯盟簽約儀式」,正式與新北市立金山高中及萬里國中締結合作,攜手打造北海岸地區「大手牽小手」教育交流平台,開啟多元文化與國際教育的新篇章。

根據計畫,文化大學將負責整體統籌與師資支援,金山高中與萬里國中則分別規劃入校教學場域及行政協調,三方共同推動外籍學生入校進行雙語教學與文化交流。教育部核定外籍學生名額包括一年期5名、三個月期20名及一個月期45名,計畫預定於下學期正式啟動,並於暑期辦理延伸華語夏令營,形成長期且循環式的國際教育交流模式。

簽約儀式由文學院王俊彥院長主持,金山高中高晉強主任與萬里國中馮麗慧校長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文化大學楊馥如教務長、蔡佳麟國際長等多位師長也親臨見證,現場氣氛熱烈,象徵三校攜手共築國際教育新里程。

王俊彥院長致詞時表示,文化大學長年致力推動國際教育與華語教學,並擁有豐富的外籍生資源與專業經驗。他希望透過此策略聯盟,讓文化大學外籍學生走入國、高中課堂,與台灣學生面對面互動;更邀請中學端的學生走進文化大學校園,親身體驗多元文化氛圍。這項合作不僅是語言教學的落實,更是教育部優華語計畫精神的展現,要讓世界看見臺灣教育的軟實力。

王俊彥院長提到,文化大學積極推動文史哲轉型,讓人文學院在國際舞台展現新能量。其中研編的《校園華語》第一、二冊,已通過華測會A2級教材審核,為專為來台就讀大專院校之外籍學生設計的認證教材。該教材由校內多個單位教師共同編撰,內容貼近留學生在台生活需求,有助外籍學生快速適應學習環境,展現文化大學在華語教學與國際教育的深厚實力。

蔡佳麟國際長則指出,文化大學每年為外籍學生舉辦上千場文化活動,積極促進國際理解與在地連結。透過此次合作,語言教學能夠走出課本、走進生活,使外籍學生深入認識台灣文化,同時讓文化大學的學生成為國際交流的橋樑與文化的傳遞者。

楊馥如教務長表示,策略聯盟是跨校協作的新典範。文化大學將結合語言教學、文化課程與教育科技,為中學端提供教學資源與可實踐的課程範例,並配合校園節慶、社團活動及地方走讀課程,創造真實且富有意義的雙語交流情境。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1962年由張其昀創建。本校以「質樸堅毅」為校訓, 經過創辦人、歷任董事長與歷任校長領導,及全體華岡人數十年耕耘,文大辦學已具規模。本校現有11個學院,包括文學院、國際暨外語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社會科學院、環境規劃暨生物資源學院、商學院、新聞暨傳播學院、藝術學院、教育學院、體育運動健康學院等學術領域,大學部55系組學位學程、碩士班35所組學位學程、博士班9所,科系多元、設備完備的綜合性大學;不僅可讓學生選擇專長研讀,更可為興趣廣博的青年學子,提供跨領域的學習機會。此外,本校於北、中、南都會區設有推廣教育部,為社會大眾終身學習的理想園地。是最吻合社會趨勢的綜合型大學。

官網 中國文化大學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官方臉書 (4) Facebook
官方IG 中國文化大學CCU(@pccu.tw)(1) Instagram
中國文化大學官方頻道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