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必讀:解決資訊服務備份規劃的六大挑戰

【2025 年 1 月 8 日,台北訊】隨著數位化浪潮席捲各行各業,許多中小企業在主機伺服器、郵件服務等資訊系統上的依賴度日益提升。然而,要如何在資金與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打造一套合宜且符合 ISO 27001:2022 要求的備份策略,往往是管理者面臨的棘手難題。Cloudmax 匯智整理出中小企業在備份規劃中最常遇到的六大挑戰,並提供可行的解決方向;同時也會融入營運持續(BCP)思維與氣候變遷考量,協助企業強化韌性與永續經營能力。

一、資金有限

問題 –
在備份系統的建置上,硬體、軟體與雲端資源皆需一定投入。對於追求高效資本運用的中小企業而言,這可能是筆值得深思的投資。雖然雲端備份具備彈性優勢,但若無妥善規劃,長期訂閱費用也會壓縮原本的營運預算。

解決建議 –
混合備份架構:採用在地硬體與雲端方案結合,並參考 ISO 27001:2022 A.8.14 所提到的冗餘與備援管理建議及 ISO 27001:2022 A.5.23 使用雲端服務之資訊安全建議,在降低延遲的同時,也能兼顧資料安全與彈性。
評估訂閱模式:選擇與企業規模與成長性相符的雲端服務方案,避免長期付費過高,導致預算不足。

二、技術團隊負荷較重

問題 –
雖然中小企業多半已有既定的 IT 人員,但在備份架構設計、資料同步配置與災難復原測試等細節上,需要額外時間與人手才能執行得更完善。當技術團隊同時負責日常維運、系統更新及其他專案時,備份規劃便容易遇到困難或延宕。

解決建議 –
與專業服務商合作:可依據 ISO 27001:2022 A.5.2(資訊安全角色與責任)、ISO 27001:2022 A.8.30(委外開發)概念及 ISO 27001:2022 A.5.21(管理資通技術 ( ICT) 供應鏈的資訊安全)、ISO 27001:2022 A.5.22(供應商服務的監控、審查和變更管理),尋求外部顧問或資安廠商,量身打造備份方案。
內部人員培訓:透過參考 A.6.3(資訊安全認知與教育),培養基本災難復原知識與意識,減少因人力不足而衍生的風險。

三、備份規模與優先級難以確定

問題 –
如何區分哪些資料需要備份、如何分配資源,是中小企業的一大痛點。許多企業對資料的重要性缺乏清晰認識,可能導致重要資料未被妥善保護,而不必要的資料卻佔用了大量備份資源。

解決建議 –
分層級保護策略:先依 ISO 27001:2022 A.5.1(資訊安全政策)控管原則,明確定義資料敏感程度,接著再制定對應的備份頻率與保留策略。
風險評估:藉由 A.5.9(資訊資產盤點) 與 A.5.10(資訊和其他相關資產的可被接受使用) 的概念,盤點並確認關鍵資產,確保重要資料獲得妥善保護。

四、網路頻寬與儲存空間不足

問題 –
當網路頻寬不足,備份程序便可能延誤或失敗。隨著業務成長,資料量也會顯著增加,因而對儲存空間提出更嚴苛的需求。

解決建議 –
定期容量規劃:根據 A.8.6(容量管理) 的精神,預先評估未來業務成長與數據增長情況,並適度升級網路與儲存設備。
差異式 / 增量式備份:在確保備份頻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對頻寬與儲存的佔用,同時提升效率。

五、資料安全與法規合規的壓力

問題 –
備份過程涉及敏感資料的傳輸與存儲,若未做好資料加密與存取控制,可能引發安全風險。同時,不同行業的法規要求(如 GDPR 或個資法)也增加了合規的難度與成本。

解決建議 –
多層加密防護:參照 ISO 27001:2022 A.8.24(加密技術的使用),在備份過程中落實加密與權限控管。
法規合規策略:依據 A.5.31(法律、法令、法規與契約要求) 建立檢核機制,定期更新合規清單並做好內部教育與落實。

六、缺乏災難復原測試與備份管理

問題 –
即使進行了備份,許多企業未定期進行災難復原測試,導致在真正發生問題時,無法有效恢復服務。此外,缺乏備份系統的監控與管理,也可能導致資料遺漏或備份失敗。

解決建議 –
定期演練與監控:對應 ISO 27001:2022 A.5.24(資訊安全事故管理)及 A.8.16(活動監測)要求,建立例行性的災難復原測試與監控流程,確保備份可即時調用。
導入自動化工具:利用報表和警示系統,主動偵測備份異常並及早修正,減少漏備或還原失敗的風險。

同時我們也建議務必納入氣候變遷與永續經營考量

在 ISO 27001:2022 的 BCP 思維下,建議同時評估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潛在衝擊:

  1. 地理位置與災害風險:若所在區域經常面臨洪水、地震或極端天氣,應考慮在其他安全地點做異地備援(參考 A.7.5 保護實體與環境威脅)。
  2. 節能與減碳:選擇能效高的硬體或雲端資源,兼顧節能與成本,使備份過程更為環保。
  3. 應變與回復能力:根據 A.5.29(中斷期間的資訊安全) 的原則,一旦遇上極端天氣或重大災害,也能迅速切換備援,維持服務穩定度。

實務案例:Cloudmax 匯智的訂製備份方案

以 Cloudmax 匯智為例,我們在協助客戶設計主機服務時,通常會一併評估備份需求,包含需求訪談、架構規劃、安裝配置以及後續維運管理,並依每家企業的實際狀況量身訂製。此外,我們也長期提供監控與管理服務,確保一旦出現異常,都能即時掌握並妥善排除。如此一來,備份機制不會停留在紙上,而是真正落實在營運流程中。

資訊備份對中小企業而言,絕對是數位轉型與穩定經營的重要關鍵。儘管在資金、技術與法規合規等方面都面臨挑戰,只要能遵循 ISO 27001:2022 的核心原則、結合良好的 BCP 架構,再加上對氣候變遷風險的前瞻性規劃,就能在危機來臨時減少業務中斷風險。備份不應只是一種「被動防禦」,而是幫助企業強化未來競爭力的基石。

 

補充資訊 – ISO 27001:2022 條文編號:

  • A.5.1(Policies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資訊安全政策)
  • A.5.2 (Information security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資訊安全角色和責任)供應商與企業雙方應就備份策略與資安責任分工清晰界定。
  • A.5.9(Inventory of information and other associated assets;資訊和其他相關資產的清冊)
  • A.5.10(Acceptabl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other associated assets ;資訊和其他相關資產的可被接受使用)
  • A.5.21(Information security in supplier relationships;管理資通技術 ( ICT) 供應鏈的資訊安全)
  • A.5.22(Monitoring, review and change management of supplier services;供應商服務的監控、審查和變更管理)
  • A.5.23(Information security for use of cloud services;使用雲端服務之資訊安全)
  • A.5.24(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資訊安全事故管理規劃和準備)
  • A.5.29 (Information security during disruption;中斷期間的資訊安全)
  • A.5.31(Legal, statutory,regulatory andcontractualrequirements;法律、法令、法規及契約要求)企業應確認相關法規合規範圍並落實在郵件備份機制中,以避免法律或契約爭議。
  • A.6.3(Information security awareness,education and training;資訊安全認知、教育和培訓)
  • A.8.14(Redundanc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acilities;資訊處理設施的備援)強調在異地或備援機房保有冗餘系統資源,確保服務不中斷。
  • A.8.16(Monitoring activities;活動監測)強調需持續監控系統與備援狀態,即時發現異常並采取行動。(若涉及外部環境亦可參考 A.5.23 或 A.5.22,依實際雲端或供應商關係補充合約與監控需求。)
  • A.8.24(Use of cryptography;密碼學的使用)建議企業在進行郵件備份與傳輸時使用加密,降低敏感資料外洩風險。
  • A.8.30(Outsourced development;委外開發)

Image by HoAnneLo from Pixabay

 

關於 Cloudmax 匯智
匯智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Cloudmax Inc.) 創立於 1999 年,為台灣網路服務領導廠商,提供網址註冊 (Domain registration) 、網站代管 (Hosting)、企業郵件 (Email)、數位憑證 (SSL) 與網路資訊安全 (Security) 等服務。2011 年即領先同業獲得 ISO 27001 資訊安全管理認證,二十年來累積服務超過十萬名用戶,獲得 IBM 及微軟等各項合作夥伴獎項認證,憑藉著豐富的網路運營經驗及對各產業的了解,提供企業最佳的網路解決方案與 IT 顧問服務,並規劃企業永續經營策略,讓每位客戶都能「開心放假,放心出國,安心睡覺」,減輕各產業 IT 人力不足與資訊不對等問題,獲得優質的網路服務使用體驗,陪伴企業一同成長卓越。更多匯智詳細介紹請參閱 https://www.cloudmax.com.tw